
- isbn :978-7-5545-8218-3
- 出 版 社: 河北教育出版社
- 开 本:16
- 包 装:精装
- 品 牌:启发文化
- 定 价:49.80 rmb
作者用有色彩鲜明的逗趣机器人角色,把“想要”和“需要”这对抽象概念用玩具鸭嘴兽、靴子、软糖豆玉米卷饼等具体事物来呈现。看着红色的机器人任由自己的欲望任性地做选择,孩子可以逐渐理解想要和需要的区别,机器人所造成的搞笑结局的会引发孩子思考:对想要的东西和需要的东西应该以什么为标准来取舍。
另一方面,在当今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背景下,花样繁多的广告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,这个故事带来的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启示。推广商品的一个常用的手法是制造“需求”,暗示我们“需要”更多的东西,连我们大人可能都难以抗拒一些被制造的“想要”,甚至以为那是自己的必须品。但是,在这个物质充足的年代,刻板地拒绝“需要”以外的任何东西似乎也不可取,让我惊喜的是,这本书中也讨论了这个层面的问题。
让孩子学会分清“想要”和“需要”十分重要。如果在面对一个想要的东西时,习惯性地想一想“要付出什么代价来交换它”“这个代价是合适的吗”这样的问题,孩子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认知,建立看待世界、看待社会、看待自己的理性观念,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提升,以至于可以更好地生活。
你知道“想要”和“需要”之间的区别吗?这可能很难搞清楚,特别是当你非常想要某样东西,甚至认为必须拥有它的时候。有些东西不是必不可少的,比如软糖、玉米饼和时尚的靴子。而有些东西则是必不可少的,比如燃料和穿靴子的脚。
这本书与《帮帮机器人:分清事实和观点》为同系列作品。本书中一群新出场的机器人向你展示了什么是你想要的,什么是你需要的,他们通过交易获得了一些想要的东西,却放弃了一些真正需要的东西,闹出不少笑话。你会慢慢理解想要和需要的区别,并在做选择时加以运用。
为了展示真实的、生存所必需的“需要”和可做取舍的“想要”之间的区别,在《帮帮机器人:分清事实和观点》之后,雷克斯又派出了一群生动的、色彩亮丽的机器人,它们还是如此活蹦乱跳。一方面它的情节很有趣,同时它也告诉人们用一些物品(漂亮的靴子、遥控鸭嘴兽)交换另一些物品(双腿、电池)的风险,同时引入了公平协商和交换概念……值得深思——而且不仅仅是面向孩子们。”
——《书单》
-
名家推荐 《绘本教会你分清 “想要”和“需要”》作者:苏书巧 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园长 河北省特级教师
“想要”和“需要”,这是成人都不一定能分清楚的两个词。在商场、超市、玩具店,我们经常看到撒泼打滚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孩子,要如何教会他们处理自己的欲望、懂得取舍,清楚地区分“想要”和“需要”呢?阅读迈克尔•雷克斯创作的绘本《帮帮机器人:分清想要和需要》无疑是最佳选择。
这本书中的故事内容浅显易懂,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,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,孩子们一边阅读有趣的机器人故事,一边在不知不觉间走进绘本世界。如何成为一个能理性思考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?这一主题完全可以通过书中的文字和画面传达给儿童,无需大人过多地强调和引导。
作者迈克尔•雷克斯采用了巧妙的角色设置和故事创意,把“想要”和“需要”这对抽象概念用真实可感的事物具体呈现。把绘本的主角设置成机器人,也方便后面故事情节的转折。作者让机器人“任性地”地做选择,造成的搞笑结局引发儿童的理性思考,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,从而起到教育作用;另一方面,故事也贴合当今ai(人工智能)渐兴的时代背景,或许在未来,机器人就会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伙伴。
这是一本帮助儿童建构正确价值观的书。故事中“提供能量的电池”“用来工作的双臂”“用来走路的双腿”“防磨防锈的润滑油”是机器人生存的必需品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器人想要的“花哨的太阳镜”“软糖豆玉米卷饼”“独角兽帽子”“金色的尤克里里”。当孩子们看到红色机器人因为贪婪,失去双臂而袖管空荡荡、没了双腿而瘫倒在地、缺乏能量而一头栽在蛋糕上时,他们被深深触动了,惋惜声、制止声此起彼伏。尤其是当老师读出故事旁白:“难道机器人不需要润滑油吗?”“机器人该用润滑油换短袖衫吗?”“难道机器人不需要双臂吗?”“机器人能用双臂换靴子吗?”孩子们更是一呼百应地回答:“需要!”“不应该!”在讨论环节,孩子们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来对话,用图符的形式记录生活中想要和需要的东西,这让我们看到,他们都是独立的思考者和创造者。或许孩子们也从机器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认识到原本拥有的远比想要的更有价值,然而已经拥有的却经常被自己忽视。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,应该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心怀感激,并且要好好珍惜它们。
《帮帮机器人:分清想要和需要》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,把儿童对“想要”与“需要”的认知提升到价值层面,带孩子学会做价值判断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可以说,这本书用无声的图与文讨论了儿童的需求观,让他们在阅读中思考、在思考中认知,一切是那么自然,又那么真实和生动。
这是一本培养儿童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的书。绘本被誉为最接近哲学的艺术形式,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儿童哲学力量。加雷斯•b. 马修斯在《哲学与幼童》一书中提到:儿童文学作家能认识到许多孩子天生就对哲学问题很感兴趣。
本书所阐述的“想要和需要”这一哲学论题,“如果我们不重视需要,就无法享受我们想要的”“拥有了需要的,他们才能享受想要的”等,都是哲学所关注的问题。这些问题能激发儿童在惊奇、诧异中产生哲学的奇思妙想。“机器人喜欢吃蛋糕吗?”“汽车、空调是我们需要还是想要的?”……儿童在思考与遐想中,反复探索着“想要”与“需要”的边界。正是这样的好奇与追问,让儿童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认知,建立看待世界、看待社会、看待自己的理性观念。
实际上这是一本0~99岁都可以读的书。这本书虽然是为孩子创作的,但传递的哲理思考、对价值的认识和态度,对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都有启发意义。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,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带来的冲击,人们难免会感到困惑、迷茫,以至于很难判断什么更有价值,造成价值观的错乱。一些热议话题,如少年卖肾买名牌手机、有人倾家荡产举债办宴、有人为买名牌用品而偷盗抢劫等等,耸人听闻但并不鲜见。以上种种并非生活所必需,只因欲望的无限膨胀。“需要”的东西让我们得以生存,“想要”的东西让我们活得丰富多彩,我们既需要满足生活基本需求,也要学会适当满足欲望。但一定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,再合理追求想要的东西,切忌想要和需要本末倒置、分辨不清。
“分清想要和需要”是贯穿我们一生的话题,这本绘本以高质量的图文向孩子们讲授了人生的重要课题,相信每个看过这本绘本的小朋友、大朋友都能有所收获。